導語:
再造防水層施工工法是通過專用設備,注射特種材料到底板地下、擋墻背面或屋面等滲漏部位,再造一層防水層并自動修復混凝土裂縫、堵塞進水點、密封竄水通道、竄水層變密封層,從而達到止水堵漏的目的。
與傳統技術相比,特點為:
1)、微小穿孔,再造耐久防水層;
2)、解決建筑漏水,從此不再擴大破壞;
3)、竄水層變密封層;
4)、未知進水點自動修復;
5)、混凝土裂縫漏水點自動密封。
6)、造價低、功效高。
因此,再造防水層施工工法對解決現有已施工建筑中出現的地面、墻面、屋面等部位的防水滲漏修繕問題十分有效和必要。
【防水層再生工法】
防水層再生工法,顧名思義就是在已有防水層和混凝土保護層之間注入填充材料形成一層新的密封層,從而達到止水目的。
這里的注漿材料很關鍵,它必須同時具有以下特點:
1)注漿料必須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這樣在壓力的作用下才能流入結構層的細微裂縫中;
2)固化后的防水層必須耐水泡,如果是用在裸露的結構上,還必須耐高溫耐凍;
3)固化后的防水層有一定的韌性,能隨著結構的變形而變形。
防水層再生工法具有微創修補、見效快、施工時間短、施工噪音小、價格經濟等優點,因此在日本被廣泛應用。該工法可以用在室外(屋頂、露臺等),也可以用在室內(廚房衛生間、游泳池等)。
施工順序如下圖所示:
現場施工工藝如下圖所示:
該工法中,需要注意的是:
1、對所鉆的孔要依次連續進行注漿,如果間歇性地進行注漿,有可能不會形成連續的防水層,導致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
2、鉆孔前要仔細檢查基面的結構和層次(有沒有保護層?有防水層嗎?有隔熱層嗎?有預埋管嗎?)。
3、必須存在可承受注射壓力的保護層(35mm以上)、(不能用于暴露防水層)。
4、對于屋頂,要注意埋地管道,對于廚房,注意進水/排水管、煤氣管和電氣管道的位置。
5、如果基層內部有存水,則在注入材料時會有渾濁的水被擠出來,此時繼續注射,直到注漿料被擠出來。
再生防水層工法的成敗要素:多重循環注漿!
我們大多數人在做化學注漿的時候,都是哪里漏,哪里鉆孔,哪里注漿。漿液砰砰砰一次性注完,可往往是前腳止漏后腳復漏。
視頻中的注漿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來回做了3次的循環注漿。
頭一次注漿是為了讓凝膠體把軟弱的泥沙固結,這一步很重要,要是一次灌注,漿液容易形成直線流走而無法沿著墻體的方向形成防水層。
當有了前面做鋪墊,后續兩步的漿液在遇到第一層已經固結的凝膠體后就會受阻,這樣,后兩步的漿液就會向四周擴開來形成帷幕。
這里有個小誤區哈。
很多人認為注漿凝膠后,漿液的凝膠體應該是個平面狀的,其實不然,你可以自己做個試驗或者注漿后挖開看一下。它形成的不是一個平面而是由一個個錐形球狀體鏈接起來的立體,這效果才可以。